唐代茶產業(yè)發(fā)展原因及意義初探
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唐代茶產業(yè)發(fā)展原因及意義初探

茶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代表,不僅盛行于國內,也在名揚四方海外,日本的茶道文化、西方的下午茶文化都源于中國的茶文化,茶除了作為中華文化具體的表現形式以外,也包含著深遠的思想內涵與人生價值,茶產業(yè)的興起、發(fā)展和鼎盛的歷史同樣代表了日趨強大的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史。

蘇東坡曾說過:“從來佳茗似佳人?!笨梢钥闯霾璨粌H僅是一種飲食,還體現出了一種精神內核,如人一般被賦予了諸多高尚的品質,為歷代文人墨客所稱頌贊揚,重德、尚賢、崇儉、貴真的中國茶文化精神也成為茶人對茶文化的一致追求。

說到茶文化的發(fā)展,不得不提的是唐代茶產業(yè)的興起,使茶真正地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也走進尋常百姓的家中,本文將從經濟與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對唐代茶產業(yè)發(fā)展原因及意義進行初探。

蓬勃發(fā)展的茶產業(yè)

我國西南地區(qū)是茶樹最早的發(fā)源地之一,傳說茶早在神農氏地年代就已經產生了,從漢代開始有了明確的記載。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茶在江南地區(qū)形成了一定的風氣,直到唐代,茶正式進入家家戶戶,成為俗話說得“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其中,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功不可沒。

1.百年難遇的社會環(huán)境

唐代作為中華民族歷史上難得一遇的政治穩(wěn)定、經濟繁榮、文化開放的時代,為茶產業(yè)的繁榮發(fā)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外部條件。在唐代之前,南方的生產力水平較為落后,地廣人稀,加之戰(zhàn)亂與動蕩經久不衰,茶的種植很難形成規(guī)?;漠a業(yè),茶農只能在周邊的地區(qū)進行少量的種植與販賣,茶葉的品質也是層次不齊,極度制約了茶產業(yè)規(guī)?;姆N植與制茶技術的普及。

統(tǒng)治者當時關注的大多是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等關乎民生根本的產業(yè),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的情況下,作為新生產業(yè)的茶產業(yè),很難受到統(tǒng)治階級的廣泛關注。只有當糧食不再成為人們每日所擔心的重點,茶葉才能借此機會得到發(fā)展。

得益于全國經濟中心的南移,更多的勞動力流入到適宜茶葉生長的南方地區(qū),貢茶制度的建立,促進了各地方區(qū)域的茶葉特色發(fā)展,也推動了茶葉種植技術與制茶工藝的轉變,使得在這一時期產生了許多名茶和優(yōu)茶品種。

2.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

茶葉適合在20℃到30℃的環(huán)境中生長,同時在零下10℃的環(huán)境中會迅速凋零死亡,因此在我國南部地區(qū)溫和濕潤的環(huán)境十分適合茶葉的生長,為茶產業(yè)的規(guī)?;N植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長環(huán)境。同時,各種茶葉由于發(fā)酵方式的不同被分為分類下各茶葉的口感也各不相同,綠茶、紅茶、烏龍茶等種類,茶葉的具體分類不斷細化,促進了當地茶產業(yè)地域特色化發(fā)展。

3.層出不窮的商品繁榮

生產力水平的發(fā)展帶來了高速發(fā)展的商品化水平,市場對于茶葉的需求量隨經濟的發(fā)展變得越來越高,茶產業(yè)的發(fā)展也就越來越快。作為一種易于儲存、易于銷售、人人喜愛的商品,飲茶也漸漸成為了一種習慣進入百姓的生活,從而也產生了粗茶、散茶、餅茶和末茶等多種茶葉形態(tài)。

茶馬古道在唐代開始出現,這條連接了四川、云南、青藏直至印度、西亞、西非的道路,不僅是一條經濟商品的流通之路,更是一條人文精神的傳播之路,一條歷史文明的承載之路。

在一千多年前茶馬古道打開了茶葉的海外市場,同時也帶來了國外的商品,推動了整個亞洲乃至世界的經濟交流與商品繁榮,以展示了中華民族傲然立于東方之巔的開放姿態(tài)。

茶葉作為一種中國特有的經濟作物,時至今日依然對中國經濟的蓬勃發(fā)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成為了中國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茶馬古道也成為了延續(xù)了一千多年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交流之路,顯示出中華文明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強大的文化底蘊與歷史內涵。唐代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茶葉也成為中國獨有的商品享譽世界,至今許多國家依然有著與茶相關的風俗與習慣。寧可三天無油鹽,不可一日不喝茶。茶也逐漸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的生活必需品。

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茶開始作為一種物質符號的存在,在唐代漸漸成為一種精神符號,被加之以人的品質與德行,成為中華民族美好品質的化身,不僅衍生出茶道、、茶書、茶具、茶譜、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豐富的文化形式,也在無形之中融入中華民族的意識之中。

1.“茶圣”陸羽與《茶經》

作為茶文化的集大成者,被譽為"茶仙",尊為"茶圣",祀為"茶神"的陸羽將自己對于茶的見聞寫進書中,寫出了世界上第一本茶葉專著。這部書對茶葉的性狀、品質、產地、種植、采制、烹飲、器具進行全面的闡述,將茶相關的文化進行具體詳盡的系統(tǒng)總結,茶自此正式成為古代文人墨客的“良師益友”,此后流傳千古的茶詩、茶事層出不窮。

陸羽一生鄙夷權貴,不重財富,酷愛自然,堅持正義的精神也成為了茶文化精神的代表。以茶會友的君子之交、以茶代酒的傳統(tǒng)禮節(jié)、以茶入詩的閑情逸致、以茶入畫的高雅情致都為中華文化增添了別樣的精神底蘊,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增添一縷縷不可或缺的光彩。

2.文人墨客筆下的茶

白居易在《兩碗茶》中寫到“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眱赏氩璞阃鼌s一切煩心事,茶作為白居易無憂無樂、無喜無悲的精神寄托,以其淡泊名利、清凈無為的品質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書人。

被稱為“茶仙”的盧仝在《七碗茶歌》中寫道:“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 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逼咄氩柘露侵苯腥恕俺孙L歸去”“羽化登仙”,可見茶已經與道家文化融合在一起,不再局限于人本身而成為超脫于人的獨立存在,在道家傳統(tǒng)文化中找尋新的精神價值。

元稹在茶詩中寫到:“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后豈堪夸?!睆牟璧男誀铋_始寫起,寫出茶的品質,又寫出煎茶時的優(yōu)美畫面,茶像白玉,又似佳人,醉飲其中,流連忘返。茶人言茶事詠茶語,便不只是文人的附庸品,而真正成為具有獨立意義的精神產物。

文人筆下的茶,成為了亦師亦友的存在,與儒、釋、道結合在一起不斷被施加新的精神內涵,成為物欲橫流的社會中一股清流般的存在,在每個時代以其獨有的清簡、質樸、淡雅的品性感染著每個人。

3.茶與禮的緊密結合

作為自古以來的禮儀之邦,在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的過程中包含了中國文化與禮儀之間的關系,沏茶若行云流水、賞茶時賞心悅目,聞茶中神清氣爽,品茶需細細品味。茶如隱逸,酒當豪士,酒以豪飲,茶當靜品。茶作為飲品中的翩翩君子的形象表現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底蘊與強大的民族自信,謙虛顯于表而自豪藏于心,煥發(fā)出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在唐代茶文化開始流入其他國家,其中以源自中國廣東功夫茶的日本茶道作為代表,形成了一種以“品茶”為中心的特有文化性活動,將“和、靜、清、寂”的精神將茶融入禪文化中,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文化象征符號形式。

西方國家下午茶的盛行也離不開唐代茶產業(yè)的發(fā)展,在茶葉經茶馬古道進入西方國家時,許多貴族人士便將東方的紅茶作為下午閑暇時光的飲品。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茶作為與煙、酒相比更加健康、百利而無一害的存在深受世界各國人民所喜愛。

總結

茶文化在幾千年的不斷壯大中享譽世界,中華民族也因此成為舉世聞名的茶葉之鄉(xiāng),不斷為世界提供優(yōu)質與新鮮的茶葉產品。茶葉作為一種飲品,不僅有清熱解暑、清心養(yǎng)神的物質功效,也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的象征,影響每一個飲茶、知茶、懂茶之人。

唐代是中國茶產業(yè)興起的關鍵時期,在唐代繁榮的商品經濟、穩(wěn)定的社會政治、開放的社會文化的共同作用下的茶產業(yè)作為當時物質符號的代表,被賦予了深遠的精神意義,在歷朝歷代為人所稱頌與贊揚,不斷從那個盛極一時的年代中向現代傳輸源源不斷地民族精神。

參考文獻

1.《唐代茶產業(yè)發(fā)展原因及意義初探》

2.《論唐代茶產業(yè)經濟的興起》

3.《論唐代茶業(yè)政策對其經濟和文化發(fā)展的影響》

注:內容來源春麗聊歷史,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